比巨大更會賺 美利達全靠「加盟」

今年三月底,巨大、美利達台灣兩大自行車巨頭公布去年財報,集團總營收紛紛創下歷史新高,分別為473億8千萬元和201億5千500萬元,市場將此歸功於中國內需成長所帶動的成績。

實際上,這份財報還有一個意義隱藏其中,便是美利達連續第八年淨利率超越巨大。

為什麼第二品牌反而比第一品牌更會賺錢?眼尖的人不難發現,關鍵就在「營業外收入」。美利達從2004年開始,營業外淨收入維持在營收的3%到6.5%,但巨大的占比是負0.39%到0.85%,以致最後計算合併總損益時,美利達得以後來居上。

是什麼「營業外收入」,讓美利達連續八年在淨利率上超過巨大?

答案是海外市場自有品牌的通路和銷售。以去年的成績單來看,這個數字占美利達合併營收的4.3%,占淨利的47.9%。

「我們與通路是生命共同體,不是主從關係,大家都一樣,」美利達集團副總經理鄭文祥說。鄭文祥口中的「生命共同體」,背後的關鍵是美利達經營自有品牌國外市場的「放手」策略。

所謂「放手」策略,有別於巨大在主要海外市場成立100%子公司打自有品牌的做法,美利達選擇以策略投資人角色,入股三成到四成,與當地合作十年以上的經銷商成立合資公司,或直接投資品牌,對方握有公司經營權,負責開拓市場和行銷商品。每年再按照合資比例分攤利潤與風險。

其實,美利達這套與巨大做出區隔的「放手」策略,是用四億五千萬元換來的一場教訓。

2000年科技泡沫、美國景氣下滑,影響自行車品牌廠也週轉不靈。

當時全美銷售第一的自行車品牌Schwinn是美利達最大的客戶,一張單可吃下美利達三成到四成的量,竟然在2001年宣告破產,虧付美利達1千300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4億5千萬元)的應收帳款,讓當年美利達的營收至少比前一年少15%,股價也跌到歷史新低5.85元。

受 過切膚之痛,美利達下定決心發展自有品牌。美利達當時有兩條路可選:一是花一億五千萬美元買下Schwinn,二是花3千萬美元入主同樣遭逢財務危機的斯 貝特。最後美利達選擇後者,理由很簡單:如果買下Schwinn失敗,美利達會跟著垮;但是入主斯貝特失敗,公司還賠得起。

美利達改變經 營美國市場策略後,同時配合2001年成立合資公司策略經營歐洲市場,從2003年開始出現成效,營業外淨收入對營收貢獻從前一年負成長提高到 1.93%。業績重心也部分轉移到歐洲,近年再納入中國,目前美、歐、中的業績占營收貢獻分別為35%、40%和25%,未來將逐漸提高中國的占比,讓 美、歐、中的營收占比各為三分之一。

莎士比亞曾經寫道:「逆境也有它的好處,就像醜陋而有毒的蟾蜍,它的頭上卻頂著一顆珍貴的寶石。」對美利達而言,這顆寶石就是品牌。

 12857759-blue-simple-person-thumb-up--3d-illustration  

跟上趨勢你也能改變生活

居家創業自動賺錢系統

免費註冊體驗系統威力

點我註冊了解 http://u.to/3EgCAg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策略 巨大
    全站熱搜

    居家創業快來了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